前天晚上和一個很久不見的學姊吃飯,她問了我在旅遊中印象最深刻的國家是什麼。那瞬間,不知道是因為上了一天的課加上下午游了泳,腦子很鈍,明明有很多特別的回憶,卻一時間想不到,只好匆匆用一些很一般的語言來帶過。直到今晚,當我再次問自己什麼國家帶給我的經驗最出乎意料呢?
很自然地,愛爾蘭以及一起看戲的奶奶就浮現在我的腦海中。
很自然地,愛爾蘭以及一起看戲的奶奶就浮現在我的腦海中。
愛爾蘭,是我交換時就預計一定要去的國家,這在很多人眼中可能很奇怪,畢竟愛爾蘭不是個像義大利、西班牙、倫敦那樣的著名觀光勝地。但這要追溯到交換前的那一個學期,修了高維泓老師的二十世紀愛爾蘭戲劇,開啟了我對愛爾蘭歷史與文化的興趣。當時老師介紹了以Yeats, John Synge, Lady Gregory, Sean O’Casey, etc的愛爾蘭作家,透過Cathleenni Houlihan讓我們認識當時亟欲脫離英國統治的愛爾蘭知識分子的心聲,從The Plough and the Stars來了解1916年的復活節起義Easter Rising (武裝的愛爾蘭共和派起義宣布獨立於英國之外,雖然在6天後遭英國鎮壓,卻是愛爾蘭獨立運動重要的一環),以及許多和愛爾蘭歷史有關的劇作品,而其中這些劇作上演最重要的地點就是在都柏林的Abbey Theatre,是由Lady Gregory與Yeats共同創設的修院劇院。為了一睹我所讀過的愛爾蘭劇院,想親身走過這個曾經歷激烈動人的獨立運動的國家,加上老師在講The Playboy of the Western World,放上了Aran Island的照片,讓我對那裏的壯觀懸崖大感驚人,因此讓我更堅定地想探訪愛爾蘭。
第一站到了首都都柏林,對於剛從用英鎊貴鬆鬆的英國過來的我,實在鬆了一口氣,因為愛爾蘭用歐元,一切也都比英國便宜許多。不過,我對於首都的第一印象並沒有特別驚艷,因為中間的主要大路正為了建捷運而進行施工,天也烏雲密布,但我想說沒關係,這也是這個城市的特色之一吧!
向青旅拿了張地圖出發探險,走一走發現路上有不少1916-2016的標誌、圖畫,走近一看原來就是學過的Easter Rising一百周年了,像有Proclamation
of the Irish Republic 1916 的雕刻,還有很像共產國家才會出現的壁畫,上面寫著: 1916-2016 SIPTU The Struggle for workers’ rights continues,感覺是勞工想續用復活節起義那種氛圍來爭取權益。這些讓我連結到過去學過的東西,使我對這個陰天的城市有了更多好奇心。
向青旅拿了張地圖出發探險,走一走發現路上有不少1916-2016的標誌、圖畫,走近一看原來就是學過的Easter Rising一百周年了,像有Proclamation
of the Irish Republic 1916 的雕刻,還有很像共產國家才會出現的壁畫,上面寫著: 1916-2016 SIPTU The Struggle for workers’ rights continues,感覺是勞工想續用復活節起義那種氛圍來爭取權益。這些讓我連結到過去學過的東西,使我對這個陰天的城市有了更多好奇心。
突然,在地圖上看到了Abbey Theatre就在不遠處,我便以興奮的心情快步過去,沒想到它門口的路也在施工,沒辦法拍到他門面的獨照,實為可惜。不過,進了劇院後仍是別有一番天地,雖然早在20世紀初就興建了,但也許是因為經過整修,整體是相當現代化。一樓的展示區因為復活節起義而有特展,介紹 Easter Week and the Abbey Rebels,因為當時Abbey Theatre的劇作家寫作多是寫獨立復興的主題,用文字來支持愛爾蘭共和軍、希望可以獨立成功。其中引述了Cathleenni Houlihan中的一句話很感動: They shall be remembered forever, They shall be alive forever, They shall be speaking forever, The people shall hear them forever. 讓我們知道這些起義分子的偉大,愛爾蘭有今日獨立局面都是這些人用血用淚爭取來的。
既然到了戲院,如果能看場戲就更完美了,看了節目單,當天下午兩點有一齣莎士比亞的悲劇-Otello奧賽羅,向櫃台詢問後獲悉還有少數位子且學生票不貴(20歐/25歐),雖然不是最想看的劇,但重要的是在Abbey Theatre看戲,因此便預訂了票。忘了說,愛爾蘭人真的是全歐洲最和藹可親、人最好的民族!
劇場的櫃台帥哥(因為他人很好,姑且稱他為帥哥)非常有耐心地回答我問題,劃位時還主動推薦我哪裡的位子最好,真的是好人!
劇場的櫃台帥哥(因為他人很好,姑且稱他為帥哥)非常有耐心地回答我問題,劃位時還主動推薦我哪裡的位子最好,真的是好人!
看戲前,在樓梯間發現有Abbey Theatre從1904開幕起的歷史演進,看到許多之前讀過的戲上映的年份,愛爾蘭獨立運動的重大事件等等,又長了不少知識。因為是非假日,下午來看戲的多是較年長的當地人。入座後發現這個劇院的設計很棒,完全無死角,不論坐哪一個位置都能完整清楚看到舞台 (不像在倫敦看個歌劇,票價低的地方幾乎是不用看了)。一會兒後,一個老奶奶坐到我旁邊,我對她笑了笑,她好像跟我說了外面下雨,雨傘怎麼樣的,我們便開始聊起來。愛爾蘭奶奶已經70多歲,一直想看Otello,趁著上演的最後一天,也是早上詢問發現有票才來的。她問了我哪裡來的,我說我是台灣人,在法國當交換學生,她就很興奮的說她知道台灣,她以前在倫敦從事好長一段的外交工作,退休後才回到她的故鄉都柏林。
開演前、中場休息時我們就很投緣地一直聊,反而台上在演時,我一度被莎士比亞那難懂的語句催眠,眼睛不斷地在開闔開闔,好像回到了吃完飯第五節的上課狀況。看完戲後,奶奶問我接下來有什麼行程嗎? 如果沒有的話,她想邀請我去她家一起吃頓簡單的晚餐。她的邀請真的再度讓我覺得不可思議,兩個小時前我還在想說今天沒有認識其他人,可能要獨自過完在愛爾蘭的第一天了,就因為看了戲便認識個愛爾蘭奶奶,還被邀請吃晚餐,再一次地,神奇、幸運的事降臨在我身上! 當然我是獨行旅客,無拘無束的,便欣然答應她的邀請。
我們搭上城市郊區間的鐵路,約莫20分鐘後就抵達奶奶的家。奶奶說她回都柏林後買了一間大房子,地很大因此又在旁邊連著再蓋一間房子,不過因為她一個人,好像沒必要住這麼大間,便把原先的房子賣掉,住進新蓋的小屋。房子非常精緻可愛,是我嚮往的房子,開放式廚房面對著落地窗外的小花園,花園中擺置著桌椅,黃昏時分陽光灑進屋內,格外溫暖。牆上掛了好多幅畫,原來繪畫是奶奶最大的嗜好,雖然我不是專業評論家,但奶奶的話真的很厲害。正當奶奶忙著準備晚餐時,她向我尋求協助,原來是她最近換了智慧型手機,卻不會把聯絡人換過去,還有辦智慧型加贈的市內電話,她也搞不懂怎麼設定時間,這讓她困擾了好一陣子,看我這個年輕人一定有辦法搞定,幸好我也沒漏氣,三兩下就解決這些問題,派上了點用場。幫奶奶時,瞄到了廚房旁邊擺著一幅好有意義的明信片:一個奶奶拉著好多的行李,準備出去旅遊,標語寫著
Carpe Diem (Seize the day).
Carpe Diem (Seize the day).
奶奶說她以這個作為人生的原則,因此儘管高齡,仍每一兩年會和朋友們去旅遊,我很感動,人生就這麼活一次,真的要好好把握,奶奶也很幸運,身體很健康,能夠繼續探索這個世界。奶奶也沒有結婚,獨居卻能自得其樂,讓自己的人生活得很精采,看劇、畫畫、和朋友、家人相聚、旅遊…
讓我這個年輕人深深佩服!
請忽略旅行中臉吃得越來越大的我 XD |
因為是臨時邀約,奶奶簡單烤了雞肉、地瓜,煮了綜合蔬菜,很簡單但在主人用心熬煮下特別美味。我們就從傍晚的明亮陽光 (夏季歐洲日照時數很長)邊吃邊聊一直到夜幕漸漸落下,我們聊台灣、愛爾蘭、聊政治、文化、談我的理想與抱負、談她的人生…
也許確切的聊天內容我已記不清了,但那舒服的對話氣氛以及彼此爽朗的笑聲是我永遠不會忘的。餐後,我拿起我的相機和奶奶一起自拍,也用奶奶的智慧型手機拍了幾張,這也是奶奶第一次的自拍。不若其他旅行中認識的人會互留信箱或交換臉書,我沒有向奶奶要任何聯絡方式,一方面是奶奶不太用網路,另一方面是奶奶年屆已高,不知道還有多少日子能走,我很怕未來那勢必會來的終結,也不知道在奶奶有生之年有沒有機會拜訪愛爾蘭來看看她。因此,我決定就讓這天的回憶成為one and only,讓這忘年之交永藏在彼此心中,希望她未來看著手機中的自拍也會想到她巧遇的台灣女孩。
晚餐後,她開車載我回到青旅,下車時我給她了一個大大的擁抱,感謝她給我這麼美好的都柏林經驗,看著她掉頭開走,我心裡其實是非常難過的,因為這大概是我們第一次也是唯一見面的一次吧。緣分真是個神奇的東西,她讓兩個本該是平行線的人,因為一場戲劇而在彼此的生命中相交在一起,然而天下無不散的筵席,最終還是朝向不同方向前進。偶爾我會想起奶奶,想著她現在過得好嗎? 身體健康嗎? 偶爾還去Abbey Theatre嗎?
未來有機會再次踏上愛爾蘭時,也許我會憑著模糊的印象循著奶奶帶我走的路,搭上一班火車,在某個站下車,記得要過個小橋再走一下子就可以找到寫著奶奶gaelic名字的門牌,我會按下門鈴,等待那熟悉的身影出現。
未來有機會再次踏上愛爾蘭時,也許我會憑著模糊的印象循著奶奶帶我走的路,搭上一班火車,在某個站下車,記得要過個小橋再走一下子就可以找到寫著奶奶gaelic名字的門牌,我會按下門鈴,等待那熟悉的身影出現。
希望奶奶一切安好,平安快樂。